新住民

〈一場婚姻地震後的重生〉新住民麥玉珍的20年抗爭與呼喚

即使從越南嫁來台灣已超過20年,台灣新移民協會理事長麥玉珍,每每談起過往仍情緒激動。從語言不通、文化差異到家庭暴力與制度冷漠,她的人生歷經一場又一場地震,不僅是真實的921災後驚魂,更是橫跨情感、法律與社會的多重震撼。

震後歸家:從語言誤會到家庭暴力

1994年,麥玉珍挺著懷孕的肚子從越南來到台灣,落腳彰化秀水。初到異鄉,她面對的第一道牆就是語言。越南將「二樓」稱作「一樓」,在婆婆吩咐她「上去拿東西」時,她總是摸不著頭緒,婆婆隨即以台語指責她「bin du-an(懶散)」。文化落差未曾被理解,卻早已轉化成生活中的磨擦與羞辱。

她的丈夫從事水泥業,經濟不穩定。為了蓋鴿舍讓孩子過敏不止,兩人爭執不斷,丈夫更逐漸以拳腳相向,並以語言貶抑她:「你在台灣什麼都不是!」在1999年921地震當晚,麥玉珍因爭執逃家、躲入一棟空屋,卻在深夜強震中驚醒,顫抖中跑回家。自此,她每次遭毆打便躲進家中水塔,生活充滿恐懼與無助。

挫敗重生:從翻譯志工到協會領袖

婚姻八年後離婚收場,這場家庭風暴終於落幕,但社會的不友善才正開始。麥玉珍曾在越南小吃店幫忙,也在警局與社會局擔任翻譯,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新住民。2003年,她成立彰化縣越南同鄉協會,成為彰化縣新移民協會的前身。原以為終於能穩定生活,卻因信錯人而再度跌落深淵:被信任的總幹事盜刷信用卡、檢舉她偽造文書,讓她身陷法律風暴。

為幫助更多姊妹,她以個人名義貸款購屋安置受家暴者,也協助她們貸款買機車,卻屢遭棄債,最終一肩扛起所有債務。最讓她心痛的,是孩子的不諒解。探視時,6歲的大女兒竟說:「這些錢是你跟男人睡出來的。」社會與家庭的雙重誤解讓她罹患憂鬱症,一度想放棄一切。

制度困境與標籤束縛:她為所有新住民發聲

台灣與東南亞跨國婚姻至今已逾30年,然而新住民仍面臨諸多制度不公。包括婚前面談制度,限定特定21國需經冗長程序、被羞辱式提問,動輒十萬元以上費用;健保制度規定移民需居留六個月才可納保,對孕婦造成巨大負擔;甚至國籍法第19條修法後,新住民國籍可無限期撤銷,讓她們隨時活在恐懼中。

麥玉珍痛陳:「為什麼歐美人士受到尊重,我們東南亞來的就是『假結婚嫌疑犯』?」她倡議設立全國性新住民委員會,並推動《新住民基本法》,希望將分散的政策整合,真正為移民建立支持系統。

如今的她,已與第二任丈夫育有第三個孩子,並與前段婚姻的子女逐漸重建關係。女兒也開始學越南語,理解母親過去的堅持與委屈。這不只是麥玉珍一人的故事,更是一群新住民女性如何在制度夾縫中掙扎、跌倒、再站起的共同歷程。

如同她所說:「我不需要特殊標籤,我們只是想好好生活,和你們一樣。」